跑步,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信仰
跑步,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信仰,我们暂不做结论。我先列举几个真实的事例。
1963年出生的周叶中,武汉大学副校长。从高中第一天开始,他就开始了跑步。最开始就只是每天五公里。后来就加到了每天10公里,这一坚持,没想到就是四十年。从高中生,大学生再到工作,从普通的一名教师到教授再到副校长。不管年岁增长了多少,不管职位晋升了几级,对周叶中而言,“跑者”是让他敬畏的一个身份。因为心怀敬畏,所以才从不懈怠。是啊,人做一件事不难,难的就是将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一直做下去,做到极致。对周叶中而言,他的极致,就是从未间断。所谓热爱,就是不计后果,不计成本,将心中的热血燃在岁月的长河里。
1967年出生的施一公,这位曾经的清华大学副校长、如今西湖大学校长,跑步已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,运动鞋成为他身上的“标配”。只要当天PM2.5读数小于100,他就在校内跑上几公里,平均每周要跑二三十公里。“跑完心情特别好、精力更加充沛。”从清华到西湖大学,施一公对跑步的热爱丝毫未消退。因为他切实地感受到了跑步带给他的好处,“跑步让人有更充沛的体力,如果方法得当,能调整你的能量级别,心脏机能和肺活量增强,供血充足、思维敏捷。”这样的言语,胜过太多的浓鸡汤。去年12月,施一公在广马的跑道上完成半马的用时1小时39分,这样的配速也相当不俗。
1970年出生的刘锦霞,跑圈里很有名的“小溪”,是广州市番禺区屏山小学校长。2020年1月5日,她跑完了124个全程马拉松,而且是赤脚跑的。小溪家中有一面奖牌墙,上面挂满马拉松奖牌,记录了这些年她赴世界各地跑马的足迹。从美国波士顿、柬埔寨,到北京、香港、上海,北至内蒙古鄂尔多斯,南至海南三亚,以跑步之名,她用一双赤脚丈量了广阔的山川河地。对小溪而言,跑马除了身体愈加结实健康,最为显著的改变便是心态更加从容宽和,“特别是我作为校长,压力真的巨大,但在跑步以后,面对这样的压力,其实是多了一份淡定,人会更自律自由一些”,小溪说她现在每日生活规整,前一晚10点睡下,凌晨4点半就起床,5点多外出跑步,6点半跑完返回洗澡准备早餐,7点出门到校后在门口每日迎接学生,一日三餐食素,生活平静知足。
对于这些“超级跑者”来说,跑步,已经不是一项运动而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信仰了。在信仰问题上,你不能用审核事实判断的标准,去审核一个价值判断。在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看来:我们无法依靠逻辑和知识来确认信仰是否是真的,只有勇敢地“纵身一跃”才有可能越过这道鸿沟。比如,跑者(登山者、攀岩者)把跑步(登山、攀岩)当作自己的信仰,你若问他们为什么要跑步(登山、攀岩),他们回答“因为路(山、岩)在那里”。可是这个回答经得起理性的拷问吗?理性能够证明,跑步(登山、攀岩)是一件伟大的、有价值的事吗?选择这个信仰,实际上也是一种“纵身一跃”。但更痛苦的是,许多人甚至连目标都没有,也不知该“跃”向何方。这就是现代人要面对的信仰危机,或者说精神危机。
我也跑步,但算不上跑者;我也跑过半马,但成绩不理想。打了很多年的篮球,2015年才开始跑步。现在每天5-6公里,每个月100多公里。虽然还没有成为一种信仰,但感觉已经离不开它了。生命不息,跑步不止。勇敢地“纵身一跃”!说那么多干嘛,奔跑起来就对啦!
推荐相关阅读或观看
村上春树,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》
乔恩·克拉考尔,《进入空气稀薄地带》
国家地理纪录片,《孤身绝壁》(Alone on the Wall)
美编:国典教育
- END -
热文推荐●数学好玩,数学真美——对三位数学老师教学风格案例的点评(五)
版权说明:
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
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
请遵守《著作权法》,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。
如需转载,请联系后台授权。
点击“在看”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
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